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战斗机在技术上领先对手一个代际,那打起来就是单方面屠杀。
比如1982年发生的贝卡谷地空战,以F-15、F-16等四代机为主的以色列空军,把以米格-21、米格-23等三代机为主的叙利亚空军打了个84:0。
美国早在80年代就启动了五代机的研发,并最终在1997年首飞了全球第一款五代机——F-22。
它们在性能上并不比改进后的四代机(也叫“四代半”)强多少,有的甚至还不如。
比如说韩国正在研发的KF-21,连弹仓弹射导弹的技术都搞不定,只能让导弹露在外面,严重破坏隐身性能。
所以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,只要不是脑抽去和中美开战,手里有个“阵风”这种级别的四代半战斗机基本也够用了。
所以当前“四代机够用”的大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,尤其是对西方阵营内部的国家而言,岁月依然静好。
一方面由于“五代机扩散”的范围有限,所以他们制造的四代半战机“阵风”在国际上依然很有市场(印巴空战前)。
另一方面因为“五代机拥有国”大多是自己的盟友,所以他们可以高枕无忧的拒绝购买F-35,以保持本国国防工业的独立性。
如果某款技术代差巨大的战斗机只被极少数国家掌握,那么这款战斗机除了防御国土外,还会具备另一项功能:
在美国第二款五代机F-35首飞的2006年,欧洲的五代机连影子都没见着。
等到我国首款五代机歼-20首飞的2011年,欧洲的五代机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。
照这个节奏,就算欧洲老爷们能垂死病中惊坐起,即刻开启五代机的研发,也难逃被套圈的命运。
因为等你再花十几年把五代机搞出来的时候,中美的六代机估计也差不多出来了。
按照常规经验,全球第一款六代机应该会被美国制造出来,大致会在2030年左右首飞。
而欧洲只要别比美国晚太多就行,争取在2035年左右把自己的六代机搞出来,到时就依然可以稳坐“大人那桌”。
不过波音公司在2014年就公布了一款六代机的概念图。虽然当时美国还没有正式立项,但既然概念图已经有了,PPT还会远吗?
也就是在这一年,法国和英国签署了一份合作计划,叫未来空战系统(FCAS)。
该项目最开始的主要内容只是研发新式无人机,后来在2017年进行了全面升级,升级为了一个包括六代机研发在内的全套空战系统的研发项目。
在2018年英女王批准脱欧法案后,英国人就给法国人寄去了分手信,两国在六代机赛道上的缘分宣告终结。
分手后的英国转头就开启了自己的六代机计划:“暴风”项目(Tempest jet fighter)。
现在回过头看,脱欧估计只是个借口,两国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还是谁也不服谁、都想占据项目的主导地位。
不过尽管失去了带英这样的强援,法国也并不慌张,因为他们的身边还有其他高手:德国。
法德两国在2018年签订了FCAS项目的合作意向书,后来西班牙也表示想助一臂之力。
2019年巴黎航展,六代机NGF的模型在法德西三国国防部长的见证下揭幕。
从政治角度来说,它可以提升参与国之间的友谊。更重要的是,它可以帮助这些国家摆脱美国控制,重获战略自主权。
比如说法国想掌握项目的绝对主导权、控制大部分技术和产业。结果不出意外,德西两国不同意。
另外法国还要求六代机在设计上兼顾舰载功能和核打击能力,而一没航母二没核弹的德国表示这纯属浪费资源。
德国也有自己的要求,他希望用自家的“台风”战斗机来作为六代机的技术验证机,但被法国否决。
在整个合作过程中,法国一直担心德国窃取自己的先进技术,德国则担心自己砸了钱却拿不到项目控制权,沦为冤大头。
一通扯皮下来,原定在2025年造出技术验证机,现在已经成功推迟到2027年。
FCAS战机在功能上注重和各种空战系统的协同作战,比如说其他战机、无人机、战舰、卫星等等。
当然,战斗机自身的各项性能也要实现革命性的进化,否则就无法在残酷的现代空战中站稳“系统中枢”的位置。
当年甩掉法国后,带英就成功保住了本国对六代机研发的主导权,唯一的问题是自己的实力不太够。
2022年,英国、意大利和日本签署合作协议,在原先英国“暴风”项目的基础上,开启了新的六代机研发项目。
找意大利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几十年前的“台风”战斗机项目中积累了雷达和电子系统方面的经验(该战机由欧洲联合研制)。
拉日本入伙则主要是因为日本本身就有一个新一代战斗机计划:三菱公司的F-X项目。
比如说日本后来又去拉拢了一下印度,希望三哥能入伙分摊一下费用。三哥很感兴趣,不过现在还没完全谈拢。
甚至浓眉大眼的德国也从2023年底就开始认真考虑要不要退出FCAS,转投带英的GCAP。
就在欧洲老爷们带着全世界一起扯皮的时候,2024年底,中国的两款六代机首飞。
刚听到新闻时,欧洲老爷们是很着急的,恨不得第二天就把自己的PPT变成现实。
测试气动布局的大型超音速风洞、测试隐身性能的巨型微波暗室、测试飞机结构强度的静力破坏试验机、测试飞控软件的大型铁鸟台、模拟发动机高空飞行状态的高空模拟实验台、先进的雷达产业链、先进的发动机产业链、先进的导弹产业链、材料产业链、涂料产业链、3D打印产业链......
而且这些设施的技术水平还必须跟着战斗机的技术升级而同步提升,一代更比一代强。
所以你只有先搞五代机,才能在研发五代机的过程中升级好那些匹配五代机需求的基础设施。
比如说如果你带英自己都搞不出大型超音速风洞、巨型微波暗室...难道指望三哥搞出来?
法国也一样,他们的赛峰集团虽然号称全球著名航空发动机制造商,但其实只能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“冷部件”(不需要暴露在高温燃气流中的部件)。
至于涡轮叶片这类技术含量极高的核心“热部件”(暴露在高温燃气流中的部件),则需要外国公司帮忙。
而无论是美国给F-22配备的F119发动机还是我国给歼-20配备的WS-15发动机,推力都超过15吨。
五代机和六代机因为要内置弹仓和增加载油量(超音速巡航很耗油),所以体型和重量都明显比同级别的四代机更大。
可以说摆在法国人面前的是一个极高的门槛。他们如果自己跨不过去,难道指望西班牙带他们飞?
因为在东大拿出真正的六代机之前,并没有人知道六代机确切应该是个什么样子。
所以欧洲人虽然不一定造得出六代机,但在“定义六代机”这个事上有着巨大的发挥空间。
说白了你只要搓出一个看起来比F-22强一点的飞机,就可以号称是“六代机”了。
毕竟F-22在技术上只比阵风领先一代,而且还是一款28年前首飞的老机型。
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气动布局上完全抛弃传统的鸭翼和尾翼(包括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)。
简单的说就是飞机身上只能有一对翅膀,即主翼,其他的什么都不要留,整个就像一块被拍扁的大饼。
鸭翼和尾翼,尤其是垂直尾翼,都存在一定的雷达反射面,再怎么优化都无法彻底消除。
所以如果不把鸭翼和尾翼去掉以追求极致的隐身性能,战斗机在未来的空战中就会无所遁形。
到时候一上天就被锁定,驾驶舱里警报响个不停,还当个屁的“空战系统中枢”。
而欧洲的两款所谓“六代机”都保留了垂直尾翼设计,在隐身方面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。
去掉它们就如同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扔掉平衡杆。不要说做什么复杂动作了,搞不好直接就掉下去了。
这种发动机可以通过改变喷气的方向来辅助调整飞机的飞行方向,这就大幅降低了失去尾翼的负面影响。
六代机当然也有舵面,但因为六代机只有主翼,所以所有的舵面都只能安装在主翼上。
而且由于没有尾翼和鸭翼,六代机保持平衡和进行机动的难度比传统飞机大得多,这就需要更多的舵面来进行协调配合。
这就好比一个没有平衡杆的走钢丝演员,他只能调动全身的每一块小肌肉来保持平衡。
这些舵面可以通过各自的偏转来组成无数种气动组合,以解决各种平衡和姿态调整问题。
所以在实际驾驶中,飞行员需要做的只是给飞机输入一个大方向的指令,细节上的微操则交由电脑自动完成。
具体来说,这需要实时分布式气动控制+主动喷气流调节+先进的非线性飞行算法+超快速传感器反馈回路。
这个工程的复杂程度在整个人类航空史上都没有先例,它需要完善的设备和大量的实验来支撑。
歼-20身上就有10个舵面,大开大合,人称“八翼天使”,是目前世界上气动布局最复杂的五代机。
有了“八翼天使”的基础,再搞六代机的“大规模小舵面组合”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水到渠成。
所以欧洲战机“弯道超车”的结果就是项目还没落地就已经落后,“六代机PPT”秒变“五代半PPT”。
不管欧洲战机是2035年服役还是2040年服役,亦或是永远服不役,它们被套圈的结局都已经注定。
目前西方阵营中在气动布局上采用无尾大飞翼的军机只有美国的B-2和B-21(研发中)。
当然不是,因为这两款飞机只能进行亚音速飞行,不具备在高速状态下保持正常飞行姿态的能力,
在超音速状态下,飞行器的气动中心会后移,这对飞行器的稳定性是致命打击,而且还不容易保持方向稳定。
传统飞机的解决方案是依靠尾翼或鸭翼来解决气动中心后移的问题,靠大型垂直尾翼来保持方向的稳定。
敌机来了跑不掉、导弹来了躲不开,压根就不是做战斗机的料,只能拿来当轰炸机虐菜玩。
而未来欧洲能不能吃上六代机的细糠,大概率还是得看美国老爹的这个项目靠不靠谱。
美国把这项光荣任务交到波音手上的过程颇为仓促,远没有前几代战斗机招标时的那种“货比三家”的谨慎。
现在竞标六代机的波音根本没有样机,它拿去投标的只有一个PPT,整得跟互联网创业似的。
对于白宫这种火速拍板的行为,老牌战斗机生产商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是不服的。
毕竟波音在战斗机研发赛道上一直都是屡战屡败,他们最后一款被美军采用的战斗机还是1932年的P-26。
如今该公司离开战斗机研发领域已有24年之久,现在的战斗机生产线还是来自于他们在上世纪末兼并的麦道公司。
但不服也没办法,因为洛马公司自己也没有原型机,而且他们的PPT做得还不如波音。
从最新的资料来看,F-47确实去掉了垂直尾翼,但仍保留了鸭翼和水平尾翼。
虽然这个组件可以有效提升飞机的升力和机动性,但美国人嫌弃它操纵复杂且破坏隐身性能。
没办法,去掉垂直尾翼对飞行稳定性的损害太大,在传统飞控系统下只能靠安装鸭翼来对冲这个影响。
按照中国确立的六代机标准,F-47尽管比欧洲那两款战机更先进一些,但仍旧属于五代半的范畴,只能坐歼-20那桌。
波音公司时不时就给你罢个工,能不能在懂王下课前完成原型机的首飞只有天知道。
所以现在欧美看向中国的六代机,多少有些望洋兴叹的感觉。老实说他们现在最该放下的,就是“中国能我也能”的执念。
偏向轰炸的、偏向空战的、偏向舰载的、固定翼的、可变后掠翼的、有人的、无人的...
坚决保证每个专业领域都有顶尖好手,决不为了节约成本而把所有功能都往一款飞机里塞。
去年底的两款六代机只是一道开胃菜。大家如果看到第三款、第四款、第五款......也不用太奇怪。
而中国不仅有完善的基础设施,还有很多飞机制造商,未来甚至可能出现六代机产能过剩的情况。
其实现在的欧洲根本没必要考虑六代机那么远的问题,他们真正需要担心的,是等他们的PPT落地时,会不会连我们现役的歼-20都比不上。
其中歼-20S是双座型号,后座驾驶员可以遥控无人忠诚僚机,实现无人机和战斗机的协同作战。
歼-20A则进一步优化了气动布局(“脖子”更粗),不仅载油量更大,速度和机动性也更强。
同时歼-20A还换上WS-15发动机和新型雷达,空战能力已达五代机巅峰,妥妥的五代半水准。
当歼-20A和歼-20S搭档的时候,就是一张由现役最强战斗机和无人机组成的空战之网。
今年4月份,特朗普开启了全球范围的关税战,对包括欧洲盟友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都举起了关税大棒。
按常理,各国这个时候应该团结起来,不说对抗美国,至少也应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,以对冲关税战的冲击。
把中国生产的医疗设备拉进黑名单(限制参与500万欧元以上的采购合同招标);
不过也不难理解,对于欧洲老爷们来说,被美国按在地上摩擦并不是什么要紧事,被中国挤下“大人那桌”才是性命攸关的大问题。
说到底,一个整天想着重温列强旧梦的老殖民者,是不可能和一个新兴的第三世界强国坐在一起的。
于是他们就企图通过制裁中国来对冲美国对自己的剥削,同时还想遏制中国的上升势头、维护自己的江湖地位。
欧盟在全球经济GDP的份额已经从2008年的24%下降到2023年的17.3%。他们现在的工业增加值不足中国的60%,发电量更是只有中国1/4。
只是这些欧洲老爷们要实力没实力、要道义没道义,然后还整天张罗着给其他国家立规矩。天博体育直播观看方式天博体育直播观看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