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很多人正在梦中。梦里也许有大牛市的欢歌,有“炒股发财”的幻想,有通向财富自由的大道。可一觉醒来,一张突如其来的税单,把整个股市打进了深渊,也注定击碎了万千发财的梦。
但谁能想到,这仨字,在那个牛市最狂热的五月,像一冰刀,狠狠地插进了A股历史的棺材板上。
这一天,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彻夜无眠;这一天,无数账户瞬间归零,血本无归;这一天,被后人称为“530股灾”。
至今回想起来仍让很多投资者心有余悸。900多只个股跌停,上证指数单日跌幅6.5%,5个交易日内最大跌幅达21.49%...这场灾难如何发生?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?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让中国股民刻骨铭心的日子。
彼时的中国股市,像打了鸡血一样,一路狂奔。上证指数从2005年的998点一路飙升至2007年5月29日的4335.96点,涨幅超过300%。市场投机氛围浓厚,消灭10元以下股票成为流行语,炒股成了全民运动。
办公室白领白天上班、晚上炒股,工地小哥放下砖头就去开户,大学生也在宿舍偷偷下单。
人人都在谈论“股神”、“大牛市”、“万点不是梦”。新闻联播开头都是“今日股市又创历史新高”,大妈们跳广场舞之前都要聊一聊手里的股票。
2007年5月30日凌晨1点30分,一条爆炸性新闻突然出现在各大门户网站:
“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,自2007年5月30日起,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原来的千分之一调整为千分之三。”
这条爆炸性新闻,不仅未首播在5月29日晚七点的中央电视台的《新闻联播》中,居然连当天出版的三大证券报,都没来得及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。而是播出在当天午夜的央视2套的《经济新闻联播》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就在几天前,财政部还曾公开辟谣,称近期无上调印花税的计划。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,让市场措手不及。消息一出,立即被解读为监管层对股市过热的严厉打压信号。
要知道,在当时,中国股市交易规模刚刚放大,市场情绪正处在极度兴奋的阶段。这个时候突然出利空,简直就是往狂奔的牛头上甩一块砖。
开盘即跳水,沪指直接低开247.51点,幅度达5.87%,深成指同样大幅低开
开盘后虽有短暂反弹,但很快转为持续下跌。截至收盘,上证指数下跌281.81点,跌幅6.5%;深成指跌829.45点,跌幅6.16%。两市约900只个股跌停,创下当时A股单日跌停数量纪录,跌停板上全是排队卖出却卖不掉的单子。
更惨烈的是B股市场,上海B股指数跌幅高达9.00%,深圳成份B指下跌8.87%,几乎以跌停收盘。
“打开电脑,所有持仓全线跌停,没有卖出价,根本动不了,只能眼睁睁看着净值一天蒸发十几个亿。”
这还没有完,市场根本不给投资者任何喘息的机会,连续5个交易日成了投资者一个有一个的不眠之夜。
6月4日:黑色星期一,沪指跌幅8.26%,比5·30当天还大,恐慌氛围弥漫在整个市场之中,超700只个股跌停,投资者蜂拥出逃,“踩踏”事件频发;
短短五个交易日,上证指数从4335点下跌至最低3404点,最大跌幅达21.49%,市值蒸发近万亿。
此前,央行已经连续加息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,还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基金、银行进入股市的政策。但市场就是不理你,继续涨,继续疯。
这时候,财政部一出手,调整印花税,一方面能抑制投机交易,一方面还能增收。
据荆楚网消息(楚天都市报)据初步估算,2007年全年股民上交的证券印花税近2000亿元。
而2006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为179.46亿元,也就是说,2007年印花税为2006年的11倍,而从成交额和税率算,将超过以往16年的总和。
但问题是,这个“调控”工具一旦用得太猛,市场根本受不了。530这一下,把市场情绪直接干穿了。
广州的刘先生,那会炒股已经小赚了几十万。530那天一开盘,他手里的三只股票就全跌停。他一边给营业部打电话想挂单卖出,一边刷新软件。
全国各地的股民群、论坛,全都炸了。贴吧里全是“谁来为我们负责”、“国家上场啊”“救市啊”的帖子。
最夸张的,有人在证券公司门口撒传单、跪地喊冤,甚至有传出“跳楼”的传闻。
牛市里最容易膨胀的,是人心:涨的越癫狂,跌得才越狠,市场从不怜悯高估的贪婪。
当年那批被套的散户,有些人可能已经彻底退出股市,有些人可能熬过了牛熊轮回,但只有少数人数人,学会了“见好就收”。
而今天,再看印花税的变动,它已经不只是税率的冷冰冰数字,而是一段集体记。
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这不仅是口号,更是无数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。
1382年5月29日,朱元璋设立锦衣卫,他亲手把大明变成了“特务王朝”【历史上的今天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