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博(体育中国)官方网站

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-天博体育官方入口
天博体育官方入口
 
 

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

浏览:次    发布日期:2025-08-17

  

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

  为什么这样说呢?回看李氏家族的成功史,他虽然是华人首富,但却从未做出过实质性的贡献,全靠“低价买进,高位卖出”的投机模式而积累起来的财富。

  如今,在中美博弈的关键时期,他又不顾国家警告想方设法的也要将全球重要港口出售给美国财团,这妥妥的是“卖国”行为。

  随着我国反垄断审查交易不得不暂缓,围绕在李嘉诚身上的“财富争议”也越滚越大。

  而眼看中央开始亮剑,李嘉诚嗅到危险,开始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,掐准时机准备大撤退!

  李嘉诚到底是谁?想必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位白手起家,从卖塑料花一步步干到华人首富的成功商人。

  但如果深入研究他的发家史,便会发现他每一次的财富增长都是建立在国家的红利之上。

  1979年,一个改变李嘉诚命运的机会来了,英资的和记黄埔因经营不善需要出售,这在当时是价值60多亿港币的优质资产。

  而就在此时,汇丰银行不仅以半价卖给李嘉诚,还允许他分期付款,甚至就连首付都是银行借给他的。

  如此离谱的交易可谓是闻所未闻,而这背后其实是英国殖民资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,针对的也并非李嘉诚而是中国香港。

  因为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,英国资本心里十分清楚,在政治上他们必须撤离,但在经济上他们想要继续保持对香港的影响力。

  之后,身为华人、有商业头脑并且对英国友好的李嘉诚便成为了他们扶持的对象,而一场精心策划的财富转移便就此开始了。

  在手握和记黄埔后,李嘉诚的商业版图便迅速扩张,香港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李家的资产,而香港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口中“李家的城”。

  改革开放后,李嘉诚的野心早已不满足于香港,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内地,而他的策略也很简单——“低价买进,高位卖出”。

  李嘉诚通过长江实业大举投资内地基建与地产,以成都南城都汇项目,李嘉诚集团在2004年就以极地的价格拿地,分8期开发。

  结果拖延16年,仅建6期,转手把这块地卖了,净赚38亿港元,从此被成都市政府列入融资黑名单。

  但最狠的还是上海世纪汇广场,2005年李嘉诚以22亿元低价拿地,拖延开发至2023年以200亿元抛售,地价增值800%。

  由此可见,在李家几次财富大爆发的时候,都是通过“囤地-吸血-抛售”三部曲将公共资源转化为私人财富。

  按道理讲,国家给予了李家这么多,想必任何一个商人都会对国家做出贡献、进行回报,可李嘉诚是怎么做的?

  2015年,随着国家监管体系的完善,李嘉诚为了更好的偷税漏税,将长江实业总部迁至伦敦。

  首年,李氏企业海外收入达90亿英镑却仅缴税5%;其慈善基金会300亿港元捐款中仅10%用于实际慈善,大部分资金通过信托架构避税。

  更可恶的是,李嘉诚为了一己私利,竟完全置国家的利益、发展于不顾,执意要将关键港口卖给美国。

  此前,李嘉诚的长和实业打算把旗下的43个港口,一口气兜售给美国财团,其中更是包括了巴拿马运河两个超级敏感的港口。

  要知道,港口不是商场,巴拿马运河更不是商业地皮,因此李嘉诚的这笔交易并不是简单的商业贸易,而是威胁着我国的海运安全。

  要知道,我国外贸总量90%依赖海运,单是巴拿马运河便承担了我国15%的海运贸易量。

  在加上美国一直将我国视为“眼中钉肉中刺”,一旦美国拿到了港口,将来我国的海上贸易很可能就要看对方的脸色。

  不仅如此,巴拿马运河还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咽喉要道,若美国通过控制港口或干扰运河运营,可能导致中国货物通行受阻、物流成本上升,直接影响中拉贸易合作。

  对此,香港政府和大陆政府不止一次的警告过李嘉诚,也给了李家很多次机会,但对方却依旧执迷不悟。

  甚至为了规避国家审查,还想出了拆分的方式推进交易,而最重要的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,依旧会落入美国之手!

  随着国家的出手,再加上被李嘉诚视为继承人的李泽钜被踢出特首顾问团成员名单,港口的交易才算是得以暂缓。

  而当李嘉诚嗅到危险,他又开始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,掐准时机准备随时套现离场!

  各地也纷纷出台措施,比如深圳试点闲置土地强制收回机制,囤地模式难以为继,套现窗口逐渐关闭。

  直接宣布撤资太难看也容易引发恐慌,于是他便选择了这种“温水煮青蛙”的方式,打折甩卖、分批撤退。

  7月31日,长江实业旗下和记黄埔地产近日闪电出手,在大湾区集中抛售400套特价房源,最低总价仅40万元起,创下区域新低。

  其中惠州泷珀花园单价约8632元/平方米,东莞别墅价格直接腰斩,回落至今年6月的1.8—3.6万元/平方米。

  第一,土地政策收紧大限将至,各地陆续出台的反囤地政策让他那套“时间换空间”的玩法彻底失灵了。

  第二,政策窗口即将关闭,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对资本的要求越来越高了,纯粹的地产投机模式已经没有了生存空间。

  第三,政治风向十分明朗,从港口交易被警告到儿子被提出香港政坛,这全都表明中国不会再容忍买办资本。

  显然,97岁的李嘉诚已经在危机显性化前及时撤退,为家族财富传承做好铺垫,果然应了他那句“永远不赚最后一个铜板”。

  由此可见,在大是大非和国家的利益面前,如果企业家只知道唯利是图,迟早会沦为墙倒众人推的下场,而再辉煌的商业神话也终将会在历史的洪流中悄然落幕。天博品牌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