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0年12月24日,随着长津湖之战的胜利结束,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宣告全面胜利。此次战役,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战果,成功歼灭敌军3.6万余人。巨大的战果不仅让中国方面感到震惊,也给长期把中国视为“东亚病夫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。连最初对志愿军并不看好的苏联领袖斯大林,在看到战报后,感动得流泪并称赞道:“这是一支伟大的军队!”
1950年10月,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,毛主席迅速决定让第九兵团入朝参战。第九兵团下辖第20军、第27军、30军和33军,由宋时轮指挥,隶属于第三野战军。在此前,九兵团在多次战役中屡创佳绩,比如在孟良崮战役中打败张灵甫,淮海战役中俘虏杜聿明,解放大上海后更是威名远扬。战后,九兵团的各部分散驻扎在东南沿海,肩负着解放台湾的重大任务。
然而,随着朝鲜战场局势的变化,中央军委决定将九兵团紧急调往朝鲜。在1950年11月,朝鲜战场出现了兵员严重不足的情况,为了顺利推进第二次战役,九兵团的部队不得不火速调往东北,准备入朝作战。
九兵团接到命令后,迅速集结并登上火车,朝着朝鲜进发。由于紧急情况,部队完全没有准备合适的御寒装备,战士们大多数身穿南方的薄衣,装备也不足。在火车途中,许多战士都不知道自己将要进入何处,更不知道这一路可能再也无法回家。
当火车行驶至沈阳时,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贺晋年看到九兵团战士的服装后大吃一惊,连忙安排人员为他们提供棉衣、皮帽等御寒衣物。尽管贺晋年竭力提供支持,但因为时间紧迫,大部分棉衣并未及时发放,部队仍然匆忙踏上了通往朝鲜的路。
长津湖地区,位于朝鲜的第二大人工湖,周围山林茂密,气候极为恶劣,气温常常降至零下30度以下。为了与美军进行决战,志愿军不得不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展开战斗。美军的东线师,这支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绩辉煌,堪称美军的王牌。
11月21日,九兵团经过长途奔袭,到达了长津湖附近的柳潭里西南位置。在那里,部队的战士们已经几天没吃没喝,且身处极端寒冷的环境中。27日,突如其来的大雪把温度再次拉低到零下40度,寒冷致使上千名官兵冻死,更多的战士出现了冻伤。
尽管如此,27日黄昏时,志愿军第20军和第27军仍然毫不退缩,接到命令后立即向美军陆战1师发起了猛烈的攻击。美军没想到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会遭遇如此强烈的反击,一时间措手不及。在一阵慌乱后,美军指挥官开始组织反击,依靠坦克和大炮进行防守。然而,志愿军战士们已经进入了疯狂的战斗状态,战斗愈发激烈。
随着战斗的推进,美军的机械化部队被彻底分割,志愿军成功地将其压缩在了四个包围圈内,宋时轮下令采取瓮中捉鳖的策略,一举全歼敌军。由于寒冷和饥饿的极端折磨,许多志愿军战士在冲锋中倒下,但他们依然顽强地前进,直至12月5日,经过长时间的拉锯战,美军开始了飞机掩护下的突围。
美军突围的唯一通道是水门桥,这座桥位于长津湖以南6公里处,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。为了阻止美军通过水门桥,志愿军展开了极其困难的破坏行动。第20军58师的战士们在严寒中冒雪冲击,最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成功炸毁了桥梁,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。
当美军成功架设新桥后,史密斯意识到,即使过桥,他们也可能遭到志愿军的伏击。在接近桥头时,美军发现桥头有上百名志愿军战士已经冻死,成为“冰雕”,这些士兵在冰天雪地中依然坚守岗位,执行任务至最后一刻。
长津湖战役后,美军的“北极熊团”被全歼,美军共损失3191人,志愿军则牺牲了约14000人,其中冻伤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。虽然最终错失全歼美军的机会,但志愿军的英勇表现依然震撼了全球。
战后,美国、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对中国军队的胜利感到震惊。美国对中国的军事能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,麦克阿瑟更是承认,中国不仅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大国,也改变了战争的进程。国际上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称赞与敬意逐渐增多,志愿军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。
此次战役的胜利,标志着中国军队不仅恢复了自信,也展现了自己作为世界大国的军事力量。而这一切,从新中国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,展现出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坚韧的民族精神。天博体育直播观看方式天博体育直播观看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