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博(体育中国)官方网站

87年吴信泉回乡参观平江烈士陵园时感慨:我们应当永远纪念他们-天博体育官方入口
天博体育官方入口
 
 

87年吴信泉回乡参观平江烈士陵园时感慨:我们应当永远纪念他们

浏览:次    发布日期:2025-07-01

  

87年吴信泉回乡参观平江烈士陵园时感慨:我们应当永远纪念他们

  1950年10月25日,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跨过鸭绿江,参加朝鲜战争。40军118师在首次战斗中,于两水洞一举击溃了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第3营及一个炮兵中队,取得了显著战果。

  虽然事实证明中国军队已正式参战,但在二战中历练过的美军王牌们起初并未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。美骑兵第一师第八团指挥官帕尔莫刚刚接替南朝鲜军防守云山时,南朝鲜军一名将军还特意提醒他要提防中国军队,帕尔莫却满不在乎地嘲讽道:“中国人?他们也会打仗?”然而,现实很快让他哑口无言。

  仅仅六天后,志愿军39军的吴信泉将军率部从三面包围了云山。当时39军并不知晓,云山的防守已经由美军接手,直到战斗中途通过俘虏得知对手竟是美军的骑兵第一师。

  面对这支美军王牌部队,吴信泉毫不畏惧,依旧坚持进攻。39军顽强一战,歼灭了美骑兵第一师第八团和南朝鲜军第一师第15团,共计毙伤俘敌2000余人,其中美军人员达1840人。这一战役令吴信泉名声大震,威名远扬。

  有趣的是,作为志愿军中的王牌军,38军常被彭德怀将军严厉批评和督促,而39军却在历次战斗中从未出现失误。吴信泉将军晚年回忆这段历史时,充满自豪地说:“39军从未打过败仗,也从未挨过彭德怀司令的批评。”由此便有了“38军是万岁军,39军事常胜军”的赞誉流传开来。

  1951年5月底,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梁兴初、吴信泉、温玉成、吴瑞林四位将军,并亲自设宴款待。在宴席开始前,毛主席热情地握住吴信泉的手,说:“吴信泉同志,你坐我旁边。”当着这些首批入朝将军们,毛主席盛赞39军的五个“第一”:一是击败了美军精锐骑兵第一师;二是116师率先收复平壤;三是通过战场喊话,迫使美军一个全黑人工兵连集体投降;四是第三次战役中率先攻入汉城;五是一次战斗俘虏美军800多人,创下志愿军俘获美军人数最多的纪录。

  传言在1972年2月,尼克松访华期间,曾向周恩来总理提出要见中国人民解放军39军。周总理将此事告诉毛主席,毛主席笑着意味深长地说:“看来尼克松心里还是不服气,当年美军吃了败仗,这事他一直耿耿于怀。”

  2005年,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访华。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防部长,拉姆斯菲尔一向主张对外强硬,但来到中国后却谦逊地提出请求,希望参观39军。五十年代他还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时,曾亲耳听闻美军在朝鲜未能取胜,他难以相信,世界上竟然有一支除了苏联红军之外,还能与美军抗衡的强大军队。

  吴信泉将军1927年参加平江农民赤卫队,由于积极参加革命,遭到地主恶霸挨户团多次追捕,他只能躲在山中避难。

  1930年5月,彭德怀率红五军攻克平江,吴信泉带着赤卫队成员参与长寿地区的庆祝游行。不料,嫉恨他的挨户团再次上门搜捕,他与几名伙伴逃往县城,加入了红五军。从此,吴信泉正式踏上革命道路,随军南征北战,几乎无暇回家。

  让他记忆最深的是1930年8月中旬,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攻下长沙,但因敌军势大,天博体育最新活动不得不撤出长沙,转战至平江长寿街休整。当时吴信泉的父亲得知消息,悄悄赶到县城看望儿子。

  吴信泉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家中兄弟排行最末。祖辈共育八子二女,虽然贫穷,但人丁兴旺。因生活所迫,五个儿子终未娶妻,他的六伯只得从军,家里将吴信泉过继给六伯,以延续家脉。

  吴信泉在家乡读了两年私塾,但六伯因病早逝,家境顿时拮据,他只得辍学放牛打柴补贴家用,直至走上革命道路。

  作为质朴农民,父亲虽理解儿子参军是为穷人出头,但做父亲的总不愿儿子冒险。天博体育最新活动父子重逢时,父亲默默流泪,吴信泉也被感动落泪,临别时承诺:“革命胜利,我一定回来。”

  1949年春,吴信泉任39军政委,随部队向中南挺进。部队在汉口休整期间,他趁难得的假期,携夫人俞惠如和二女儿回老家探亲。军党委为表重视,特批200元现金,吴信泉用以购买粮食、食盐、布匹等紧俏物资,并安排十几名战士护送,一行人乘坐缴获的美式吉普车踏上返乡之路。

  到达平江老家时,迎接他的只有残疾的哥哥吴甘泉。吴信泉迫切询问:“父母亲呢?”哥哥摇头叹息:“都去世了。”

  原来,吴信泉参加革命后,挨户团多次搜捕未果,便将父亲抓走严刑拷打,逼迫他叫吴信泉回家。父亲被折磨至病重,最后因咬破瓷碗误吞碎片致胃肠穿孔而死。母亲因伤心过度,随后也离世。家人四散,哥哥残疾,妹妹年幼被卖为童养媳。

  得知家中惨状,吴信泉痛心疾首,跪拜双亲墓前痛哭不已。俞惠如多年后回忆:“这是我第一次见他哭得如此伤心,此后他再无泪水流出。”

  1940年6月,时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2旅政委的吴信泉奉命南下支援新四军,任第三师8旅政委。部队抵达安徽泗县魏营区,受到当地热烈欢迎,组织欢迎的正是魏营区工委委员兼妇救会主任俞惠如。

  俞惠如没料到,初次见面便让吴信泉一见倾心。多年后,她仍记得丈夫对她说:“就是那次相遇,我开始爱上了你。”

  俞惠如从小革命情怀坚定,12岁参加工作,16岁任妇救会主任,台上讲话从不看稿,令吴信泉钦佩。后来被调入政治部宣传队工作,最初以为能上战场杀敌。

  吴信泉对她情深意重,但羞于表达。时任2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得知后,亲自做媒,向俞惠如说明:“吴政委出色又忠厚,我愿做介绍人,希望你们结为革命伴侣。”

  俞惠如心中虽有敬仰,却因年龄尚小和对军人的刻板印象一时犹豫,逃避了这场告白。

  但相处渐久,她发现吴信泉非“大老粗”,文武双全,心生欢喜。最终红着脸接受了李雪三的再次介绍。

  1940年12月22日,两人简朴结婚,床是两块门板拼成,没有棉被,仅有一条白布床单,两人把各自物品搬到一处,算是婚礼。

  革命年代虽艰难,夫妻俩始终相濡以沫,共度难关。育有12个子女,八男四女。俞惠如后来被毛主席誉为“英雄的母亲”。

  随着孩子长大,吴信泉还组织儿子们组成篮球队,与各机关较量,不落下风,成为一时佳话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俞惠如这次回家才得知,吴信泉曾在老家有过一段婚姻并育有一子。

  吴信泉的原配夫人方雪梅,被家里人称为雪干娘。婚后生了一个儿子,吴信泉参军后,家中遭遇连番劫难。雪干娘数次被国民党军和挨户团抓捕,受尽酷刑,逼她叫吴信泉回家。

  一次躲避追捕时,她带着孩子深山逃亡,不慎走失,后经一位老和尚救助,孩子才得以平安回归。

  雪干娘带着孩子辗转流浪讨饭,后返回平江,辛苦抚养孩子长大,安葬双亲和兄长。

  大儿子吴庭生留守家乡,后来娶妻生子,虽有条件安排更好生活,但吴信泉始终未选择让大儿子离开老家。

  吴庭生曾任平江县栗山公社副书记,分管文教和企业,家人回忆吴信泉对家族始终关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