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价是国产芯片最头疼的事情,没有定价权,只能被动的跟随定价,也就是竞争定价。
芯片合理的定价应该从成本出发,1元的成本定价2元,毛利50%,芯片定价基于毛利50%上下浮动。做芯片前期投入太大,后期研发又需要很多资金,没有30~50%的毛利,除了国产替代,芯片公司在商业上的价值是有限的。
不追求毛利,就只能追求规模,都想通过规模产生效益,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,有规模没有效益。这几天大家在转发一篇文章《一年爆赚7.9亿,国产蓝牙芯片厂商集体起飞》,由于蓝牙应用很广和分散,这些年一直是增量市场,竞争还算有序,蓝牙芯片公司各自有自己的方向和定位,竞争呈现差异化,一旦市场增量放缓,加上新的竞争者还在继续涌入,竞争状态和格局一定会发生变化。
大部分国产芯片是没有定价权的,只能采用跟随式竞争定价。在产品层面采用竞争定价,在市场层面采用什么样的价格策略呢?个人之见,市场价格策略有三种:
价格差异:这个容易理解,之前不管是国外芯片还是国内芯片,采用的都是价格差异,定价基于公司品牌和采购量,华为和中兴是第一梯队客户价格最低,其次才是第二梯队客户,再次是一些中小客户。正是这样的市场定价策略,催生了很多的贸易商,贸易商通过各种渠道拿到第一梯队或者第二梯队的价格,再转手卖给第三梯队的中小客户。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价格可能只差10%,但第二梯队与第三梯队的价格会差到20%以上。
那个时候的中小客户喜欢看大公司用什么品牌芯片,就跟随用什么芯片,这样安全可靠。有足够利润空间的时候可以这样选择,当头部公司利润都很薄的时候,小公司没有利润空间了,只能选择价格更低的芯片产品才能降低成本获得利润空间。
价格歧视:价格歧视(price discrimination)实质上是另一种价格差异,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、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,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。
当国产替代完成,国产芯片之间竞争激烈,国产芯片认可度还不高的这个阶段,市场价格歧视由此产生,卖给第一梯队客户的价格是最高的,其次是第二梯队客户,第三梯队客户要么选择不做,要么给更低的价格。因为第三梯队客户对价格更敏感,愿意尝试价格更好的芯片。而第一梯队客户和第二梯队客户对芯片性能和品质要求更高,对公司资质要求更高,门槛高了,竞争就少了,价格也能卖的更高,最为关键的是客户对芯片价格有更高的承受能力。
价格平权:价格平权是指通过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门槛,使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原本高价的技术、功能或权益,从而实现市场公平和消费普惠。当技术普及化、消费平权化、天博体育官方网站入口价值均衡化,国产芯片市场价格策略会演变为价格平权。
今天国产芯片供应商可选择的很多,大客户在供应商选择上偏向大的芯片公司。因为这种偏向,就会有价格歧视,大客户拿到的价格就高。随着时间拉长,越来越多的国产芯片厂商会得到行业的认可,在第一梯队、第二梯队、第三梯队客户端会实现价格平权。
就像今天的射频开关,在ODM手机公司就实现了价格平权,品牌没有溢价,只要是成熟的供应链厂家就可以,性能相当,价格相当,谁的价格更好,谁就是主力供应商。再往后走,射频开关在品牌手机那里,除了供应商资质是门槛,也会实现价格平权。
当到了价格平权阶段,芯片公司的销售和市场工作就会发生改变,芯片市场网络营销的价值会提升,芯片产品经理的价值会提升,芯片公司和客户之间的交易成本会下降,整个价格会变得透明化,就像我在网上公开报价一样。
现在大家还不能接受芯片价格公开化,但这是时代潮流不可逆转。记得我小时候去买衣服,要问价格杀价格,再货比三家,增加了很大的交易成本。现在网上公开比价,也不讨价还价,整个交易成本基本变为零。目前,芯片公司的销售成本和市场推广成本是非常高的,芯片研发成本很难降低,但生产运营成本可以优化,销售和市场推广成本可以大幅降低。
这是我的思考,也正在实践,在路由器Wi-Fi FEM市场,价格平权和公开报价是我选择的方向,也接受批评指导。